首页 > 农业知道 > 农业机械 > 冬瓜矮架密植早熟高产技术

冬瓜矮架密植早熟高产技术

发布于:2018-09-01 03:24:11 农业机械 阅读:

冬瓜矮架密植早熟栽培技术是一项源于实践,加以改进后又应用于实践的实用技术。它具有3个特点:①通过搭矮架,大大增加了栽植密度(亩种植500窝),产量较爬地冬瓜大幅度提高(平均亩产6000kg以上);②搭架矮,高约70cm,既可大量节省架材、人工,以降低生产成本,又可充分利用其它苦架菜的废旧材料,以缓解竹苦紧张的矛盾;⑧通过采用地膜覆盖、搭架等栽培措施,比爬地冬瓜提早上市10d左右,且早期产量大幅度提高,从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。

一、品种选择

选用抗逆性强、品质好、产量高、符合重庆消费习惯的青皮或黑皮冬瓜,如广东青皮冬瓜、广西玉林石瓜、青杂1号、青杂2号等品种。

二、培育壮苗

冬瓜的生育期较长,结果期在炎热的夏季。为了早熟、早上市,提高经济效益,一般均在春季保护地内提早育苗。苗床必须选择高燥、背风、向阳、肥沃、疏松、易于保温的地块。一般于3月上中旬播种(电热温床育苗可提早至2月下旬),可采用小拱棚、大棚、电热温床、火窑子等方式育苗。播种前20d,苗床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料,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kg,浅翻、整平,扣膜,夜间加盖草苦子保温,尽量提高床上温度。播种前需进行选种、晒种、消毒和浸种等种子处理。

1.浸种消毒

温汤浸种:把种子放入50~55℃的温水中,保持水温10min,然后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℃以下。后洗净种子,在清水中浸泡18~24h后捞出催芽。

热水烫种:把种子放入70~85℃的热水中,迅速搅拌,经1~2min高温时间不可过长,以免烫伤种子),注入凉水使水温降到30℃,再浸种18~24h即可捞出催芽。

药剂消毒:药剂消毒分药粉拌种和药液浸种2种。药粉拌种如用3‰的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,可拌干种子,亦可拌浸过种的种子,可防治冬瓜炭疽病;用4‰的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,可防治冬瓜疫病。药液浸种时,可先把种子在清水中浸泡5~6h,然后浸入药液中,按规定时间消毒,捞出后立即用清水冲洗,用于催芽播种。防治冬瓜疫病、炭疽病、蔓枯病、白粉病、枯萎病、霜霉病等炳害,可用3%的漂白粉液浸种30~60min,或用25%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h,或用0.1%~0.2%的高锰酸钾液浸种30min。药剂消毒时,一定要注意浸种时间和用药浓度,并应清洗干净,防止发生药害。

2.催芽

浸种后,清洗数次,稍加晾干表皮,待不粘手时,用纱布或麻袋布包起来,置入发芽箱或其它保温的热炕、烟道等处,保持温度30~35℃。为使种子内外层的温度一致,每天应翻动一次,种子过干时应及时喷水。在保证水分、温度、空气适宜的条件下4~5d,大部分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外露时,即可播种。

3.播种

冬瓜宜采用营养钵育苗。在早春应选“冷尾暖头”的晴暖天气进行播种,以提高地温,促进迅速出苗。利用纸或塑料筒做成直径10cm、高10cm的育苗钵,装满营养土,摆放在育苗床内,每钵播2~3粒种子,然后覆盖1cm厚的“石谷子”或细土,浇足底水,盖地膜保墒和提高地温,待出苗时揭去地膜。播种后应密封育苗床,夜间加盖草苦子保温,维持30~35℃,约4~5d即可出土。当大部分幼苗出土后,应适当通风,降低苗床温度至25~30℃,防止幼苗徒长。

4.苗期温度管理

播种至子叶展开,苗床白天应保持30~35℃,夜间不低于15℃;子叶展开至移苗前期,应逐渐降低苗床温度,白天25~30℃,夜间不低于13℃;定植前10~15d(二叶一心期),应控制苗床适当的低温,加强通风,抑制幼苗过旺的生长,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6~28℃,夜间维持在10~13℃;定植前6~10d(三叶一心期),应继续降低苗床温度锻炼幼苗,增强秧苗的抗逆力。白天应保持22~26℃,夜间10~15℃;定植前4~5d(四叶一心期),应揭去育苗床全部保温覆盖物,白天和晚上使秧苗完全处于露地条件下,以锻炼和提高秧苗适应露地气候条件的能力。苗床的温度调节主要是通过保温覆盖物的掀盖来进行的。白天密闭塑料薄膜,减小通风口,则苗床温度提高;夜间及时加盖草苦子等保温覆盖物亦有利于苗床增温。反之则降低苗床温度。

5.苗期湿度、光照管理

冬瓜早春育苗时,苗床湿度应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。播种后灌足了水,土壤不过分干燥,就不需要浇水。浇水过多,不仅会降低地温,影响根系发育,而且会诱发幼苗粹倒病、立枯病的发生。如发现土壤干燥,在上午进行浇水,浇后立即密闭塑料薄膜,提高地温,中、下午温度高时,通风排湿,严防夜间床内湿度过大。春季光照不足,应经常清洁塑料薄膜,提高透明度,改善光照条件是培育壮苗的必要条件。

6.苗期病害防治

冬瓜苗期病害主要是粹倒病和立枯病,除了降低苗床湿度,提高温度外,可在畦面撒施干燥的草木灰作一些预防,或喷施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~800倍液防治。

三、合理密植

采用地膜覆盖栽培,还可在地膜上加盖小拱棚,以更好地保温并抵御倒春寒。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,宜在晴天下午进行,浇足定根水。行株距1.33m×1m(每厢单行)或2m×0.66m(每厢双行),亩植500窝,每窝2株。

四、田间管理

1.肥水管理

冬瓜的生育期较长,根系的吸收能力很强,在肥水管理上要重施基肥、分期合理追肥。基肥一般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~3000kg、复合肥或复混肥40kg,施用后与土充分拌匀。追肥原则为前轻后重、前淡后浓,苗期以淡粪水为主,加施尿素5kg或复合肥10kg;开花期追施较浓粪水,加施复合肥10~15kg;当第一瓜坐稳后(重达1kg左右时),猛攻肥水,每亩加施复合20kg,在结果中期施用追肥后就可不再追肥。

2.植株调整

合理的植株调整是丰产的关键。坐瓜前摘除所有侧蔓,采用主蔓结瓜;当第一瓜采收后,既可以采用主蔓结瓜,也可留2~3个侧蔓结瓜。

3.搭矮架

搭架方法是在行间支一高约70cm的“人”字矮架,将瓜蔓牵引上架使瓜正好被支撑起来。将基部没有雌花的茎蔓按一定的走向盘曲压入土中,以促生不定根,增加吸收面积。

4.保花保果

为提高着果率,应进行人工辅助受粉;花期可用100mg/kg的2,4-D保花保果;当瓜坐稳后,一定要牵引至矮架将瓜吊起来。

五、病虫害防治

冬瓜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和疫病。应按照无害化生产要求,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:实行3年以上轮作;选用广东青皮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;配方施肥,不偏施氮肥;合理进行化学防治。枯萎病宜选用克枯星、灭菌威(消菌灵)等药剂灌根;疫病选用瑞毒霉锰锌、杀毒矾、可杀得等药剂交替喷雾。

虫害主要有黄守瓜、蚜虫、红蜘蛛等,宜选用敌百虫、嗅氰菊醋、艾美乐、集琦虫螨克等杀虫剂或杀螨剂防治。

六、及时采收

6月中下旬可采收上市,比爬地冬瓜提前7~15d。当平均单瓜重达4kg左右时,一定要及时采收,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。早期产量可达4000kg,占总产量的60%左右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 12345678@qq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三农农业种植业农资

相关文章

  • 最全猪场建设知识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?

    最全猪场建设知识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?

    很多没有接触过养殖业的人都以为养猪非常的简单,其实养猪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,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...

    2023-08-21

  • 大白菜黄条跳甲的防治

    大白菜黄条跳甲的防治

    大白菜黄条跳甲多发生在幼苗期破心前后,子叶被吃,整株死亡,幼虫只害菜根,使叶片枯死。用5%锐劲特1500...

    2022-11-27

  • 洋葱苗遇冻害该咋办

    洋葱苗遇冻害该咋办

    近日,我省各蔬菜产区突遇寒潮天气,温度骤然下降10℃以上,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刚定植后处于缓苗期的洋葱...

    2022-11-17

  • 葡萄采前管理及果实保鲜的方法

    葡萄采前管理及果实保鲜的方法

    一、采前管理1.修剪果穗首先去软尖,剪去果穗最下端1/4―1/3部分的甜度低、味酸、多汁、柔软和易失...

    2022-11-01

  • 草菇盛夏种植须六防

    草菇盛夏种植须六防

    草菇是一种腐生真菌,它必须从死亡的植物体及土壤中吸收现成的养分和水分才能成活。因此,专家提醒菇...

    2022-05-15

  • 狐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

    狐配种准备期的饲养管理

    狐属于季节性每年1次发情、自发排卵动物,即每年只繁殖1次。因此,饲养的全过程任何环节都不可失误,否...

    2022-03-04

  • 养猪百日出栏技巧

    养猪百日出栏技巧

    用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较广且简单易行的,是采用两种简单杂交,所得第一代仔猪全部用于育肥。即以本...

    2021-12-02

  • 超龄母猪的不中留

    超龄母猪的不中留

    继续留养繁殖性能低下的老龄母猪弊多利少。进入衰老期的母猪,生殖机能降低,激素分泌紊乱,卵泡发育受...

    2021-09-23

  • 水稻插秧机工作视频

    水稻插秧机工作视频

   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上。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,实现合理密植...

    2021-09-23

  • 怎样判断獭兔的真实年龄

    怎样判断獭兔的真实年龄

    在不知獭兔年龄的情况下,想判断獭兔的真实年龄,就要看獭兔趾爪的长短、颜色、弯曲度、牙齿的排列和...

    2021-07-19